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悼念姚贝娜:别让理性被情绪击败

2015-01-26 10:49:59   来源:    点击:

\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辅导简章

\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免费阅读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60832373
 

“很喜欢她大气而又倔强的演唱,也许真是天妒英才,让这么年轻漂亮而又有才华的歌手过早地离开我们。”1月16日下午,著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深圳病逝,令网友扼腕。当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缅怀,一场关于媒体伦理的舆论大战却已焦灼。

穿越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争吵声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引发舆情的燃点,源自一则微博文章:姚贝娜病逝后,有人爆料,《深圳晚报》三位记者伪装成姚贝娜主治大夫的助手“进入太平间拍摄”。报道公众人物死亡,从来都是敏感话题;这一“细节”的披露,更迅速激起众怒。

为抢新闻竟伪装拍摄死者遗体,行为可谓相当极端。在社交平台上,有人联想到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将记者定义为“贪婪的秃鹫”。“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这样的标题,足以吸引你将其转发到朋友圈——文章批评说,“记者在记录不幸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不幸”。与此同时,观点快速分化。另一派则以《每人都有15分钟站上道德高地骂记者》为代表作,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他人的苦难,平衡自己的不爽”。一些专业人士,开始站出来为记者职业陈词。

新的一天,太阳会照常升起。媒体头条在马不停蹄的转换中,仍将艰辛记录时代的脚步。应当看到,传播力与社会责任永远绑在一起。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好,微博“大V”、微信公号等新兴平台也罢,在报道新闻、刊发言论时,都必须客观、审慎。能不能始终做到理性、冷静,在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间找准边界,秉持最小伤害原则,考验着专业能力。

跳出剑拔弩张的“意见市场”,不论是“秃鹫记者”的指摘、事发经过的争议,还是媒体责任的反思、新闻伦理的辩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不少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标签化的站队骂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曾说,“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作出激烈的本能反应”。面对姚贝娜的去世报道,诚如有学者提醒,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上升到道德判断。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人急于发声,也反映出媒介素养的缺失。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争吵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然而,伏尔泰还有一句不那么耳熟能详的话,同样值得聆听:“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通往理性没有坦途,观点论争甚至激烈交锋,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路径。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保持警惕,就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淖。正因此,无论媒体还是公众,请千万别做不良情绪的推手。否则,如果不是为了爱和理想,与众不同又有什么意义?

“你是最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姚贝娜永远离开了她曾无比眷恋的这个世界,但《中国好声音》舞台上牛仔裤配体恤衫的美丽形象,却将长久定格于歌迷心中。明天,她也许会在天堂纵情歌唱。我们不要辜负她。

更多信息请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四川人事考试网公务员考试网


[责任编辑:abof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