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的演讲
发展方式转变:政策取向与主要措施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的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张 平
(2010年3月22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同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重要官员欢聚北京,共同探讨后危机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昨天上午,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致辞,张玉台主任也作了主题发言。今天下午,温家宝总理还将会见出席论坛的境外代表。这里,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向诸位再介绍一下国际经济新格局下,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关政策取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如胡锦涛主席前不久所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加速推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当前看,是中国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紧迫任务。从长远看,是中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抉择。去年,由于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落实有力,中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较早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比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加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实质上都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够清醒地认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仅会影响我们巩固并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既有成果,而且也将制约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第一,搞好宏观调控,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规划计划、财税金融、投资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法律手段实施间接调控,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这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潜力和优势所在。我们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老百姓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热点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信贷,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扩大投资需求仍具有较大的空间。今年,我们要继续实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保持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为了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会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将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尤其是要稳定粮油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当前,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这是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但是,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上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以及经济回升向好带来的需求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我们将把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主要农产品等重要商品的市场调控,灵活把握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完善应急预案,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市场预期。
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稳定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各类商品的进口。继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生代理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页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1999-2018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