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2018-04-08 10:57:06   来源:中公教育    点击: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所提倡的“教育即生活”并非将学校教育与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相混同,而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儿童)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是教育和社会生活以及儿童生活的内在关系。杜威认为教育实际上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首先,杜威认为教育者应该找到学校生活与儿童自己生活的契合点,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中心,使学校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而不是囚笼和监狱;其次,杜威认为教育者还应该找到学校生活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的实质就是改变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

杜威还认为教育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变革,因而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旨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精心挑选的、理想的社会生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就是改革学校课程。杜威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认为跟社会相关的活动,如烹饪、缝纫、手工等科目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育即生长

杜威所提倡的“教育即生长”并非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随意、任性地去发展,而是要使学校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教育即生长”是学生活动内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杜威民主主义理想的反应,认为儿童本身的充分成长便是实现民主主义的工具和手段,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杜威所认为经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有组织地经验,而不单纯是感官获得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感觉印象。杜威不再视经验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带有个体认知的经验,这拓宽了经验的外延。所以杜威所倡导的“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涉及到个体身体、德、智的全面发展,经验只不过是个体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物质载体。同时,杜威强调个体在获得经验过程中要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强调个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创造,而不是被动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与传统教育思想截然不同,强调了教育与个体生活及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中公讲师解析


[责任编辑:虫虫]